第三,保证足够的睡眠时间。青壮年每天需要睡眠8小时,老年人需要睡眠6~7小时。睡眠不足,不利于恢复精力,而睡眠过度,也无益于健康。睡眠不仅取决于时间长短,也在于睡眠的质量。如果睡眠比较深,质量较好,即使时间短一些,也会消除疲劳。
总之,根据人体生物钟的原理,掌握和运用工作节律,科学地安排工作日程,充分利用“高效期”,避开“低潮期”,也是减少疲劳、提高效率的有效措施。
为了提高工效,还应该研究劳动者的姿势对劳动以及劳动者自身的影响。人的基本姿势可以分为立姿、坐姿、跪姿和卧姿四种。这四种基本姿势还可以进一步细分。不同的姿势具有不同的生理负担。一般而言,坐姿消耗能量要比立姿少。研究表明,静力负荷比动力负荷消耗的能量更大,而且心率更快,要经过较长时期的休息,才能恢复体力。因此,在劳动过程中,要尽量减少静力负荷,或者将静力负荷转化为动力负荷。例如,要尽量减少长期站立工作、弯腰作业等。为了保护人力资源,一方面要使劳动者学会用正确的姿势体位从事劳动,以便尽可能减少无效的能量消耗;另一方面要重视并不断改进工具和设备,按照劳动者的需要进行作业位置的设计,改善工作环境与条件。对于脑力工作者而言,创造一个良好的办公室环境,设计好窗、椅、桌等常用的办公必备用品,使之更符合人体动力学规律,也是不可或缺的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