日军虽然在国民党军队的配合下,经常进行频繁残酷的“扫荡”,烧杀抢掠,无恶不作,但新四军依靠广大群众和有利地形,选好机会,给予沉重的打击,使敌人的一次次“扫荡”都以损兵折将的惨败而告终。
叶飞和部队一起,深入到埠港村浜中去,宣传抗日,扩大抗日武装,组织抗日团体。工作开展得非常顺利。在不长的时间内,各乡各县都很快建立起自卫队、农救会、青救会和妇救会。这些组织都是抗日的骨干。他们配合六团反击日军的“扫荡”,打击和袭扰敌人,传递情报,救护伤病员,十分活跃。在长江三角洲的水网地带,新四军的活动如鱼得水,进退自如。
在陈毅的指挥下,叶飞率领六团在苏(州)常(州)太(湖)地区建立了根据地,特别是阳澄湖畔,根据地建设非常出色。后来,根据形势的发展,叶飞率部队离开了这里,部队撤走后,作战处长夏光率30名伤员在此养伤。这时环境日趋险恶,梅光迪叛变当了汉奸。日军一次次进行野蛮“扫荡”,夏光在群众的掩护下,不但养好了伤,还以这些伤员为骨干,组建了一支新的“江抗”,继续在苏常太地区坚持斗争,巩固和发展了东路抗日根据地。这就是京剧《沙家浜》的蓝本,沪剧《芦荡火种》和京剧《沙家滨》都是根据他们的事迹编写的。1941年“皖南事变”后,东路抗日武装改编为新四军第六师第十八旅。这支沙家浜游击队后来成为叶飞的第二十军中的主力部队,“沙家浜部队”的称号一直被保留了下来。